近日,十余家中央媒体探访了航空工业航宇,“揭秘”了我国航空安全防护救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在航空工业航宇襄北试验基地,先后4代共7型弹射救生座椅通过研制试验与性能鉴定,装配在各型国产战机上;也是这里,结束了我国出口飞机需要装配外国座椅才能卖出去的历史。现在引人瞩目的国产民用大飞机C919,其客舱座椅也来自航宇嘉泰。
纵观全球航空发展史,安全防护救生产品不仅必不可少,而且还随着航空器速度、材料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进步。让我们从老照片开始,聊聊弹射座椅的发展史——
“二战”时期,降落伞已成为军用飞机必备的救生工具。但随着飞机的飞行速度不断提高,单纯靠飞行员的体力,爬出座舱、完成跳伞逃生的难度越来越大,且大速度情况下的跳伞,飞行员很容易与飞机机翼、垂直尾翼相撞。
当时的研究表明,飞机的飞行速度达到500千米/时之后,飞行员就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应急离机、跳伞救生。由此,弹射座椅应运而生。
今天来看,战斗机飞行员坐下的这把“弹射座椅”集机械、电子、火工、气动、人机工程尊龙现金网、航空生理卫生学等多学科于一体,是保障飞行员生命安全的关键装备。目前全世界仅有中英美俄这4个国家具备弹射座椅的研制能力。
虽说,弹射座椅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甚至更早,但真正实用化的弹射座椅要到“二战”后期才出现。德国和瑞典率先为新一代高性能战斗机配备了可堪一用的弹射座椅。
上图为“二战”时期,德国工程师们申请的诸多弹射座椅专利中的一个;下图为“二战”德国战机上使用弹射座椅的连续画面,弹射座椅从座舱中弹出、跃过飞机的垂尾。
最初的弹射座椅是以弹簧或压缩空气作为弹射出舱的动力源,尽管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但这在飞行员的救生方式上已是很大的进步。
压缩空气式弹射座椅存在着压缩空气容器重量大、弹射能量小等先天不足,因此以火药为弹射动力成为当时弹射座椅的另一条技术路线。
瑞典萨博(SAAB)公司在1941年为萨博J-21战斗机研制配套的弹射座椅时,就从压缩空气动力转为火药动力。博物馆中的这架萨博J-21战斗机还原了弹射座椅弹射出舱的情形。
战后,随着喷气时代的到来,飞机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突破了音障,飞行员再以过去纯靠自己、手动方式跳伞来逃生是不可能的了,对弹射座椅的需求愈加迫切。
1959年的荷兰苏斯特贝格,该国在全国航空日时,空军基地的开放活动中尊龙现金网,弹射座椅(训练器)进行了演示,从围观人员的表情变化可见人们对这一新事物的新奇与惊讶。
今天,西方战斗机上普遍装备使用的是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弹射座椅产品。该公司名称来自创始人詹姆斯·马丁和瓦伦丁·贝克——后者是一战时期的王牌飞行员。
公司于1934年创立,最初的产品是飞机,但当贝克在公司新机试飞中不幸遇难,马丁决心研制能够拯救飞行员生命的“弹射座椅”。
1962年9月13日,英国赫特福德郡哈特菲尔德机场外,在非常低的高度上“闪电”F1战斗机上的试飞员鲍勃·索雷弹射救生(弹射座椅型号为马丁·贝克Mk.4)。上图这张传奇照片的拍摄者是试飞员的邻居吉姆·米兹,当天他本想为邻居拍张飞行照。
马丁·贝克公司官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公司的弹射座椅产品已经7722次成功拯救飞行员的生命。
战后,美国弹射座椅领域的发展一度出现近乎一型战机一型弹射座椅的“乱象”,这给战机的采购、使用、维护造成了烦。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开始推动标准化、通用化的ACES(先进概念弹射座椅)。
历经半个世纪,这条ACES产品线目前归属于雷神技术公司旗下的柯林斯宇航。2020年美国空军开始陆续以ACES 5升级F-15、F-16、F-22、A-10和B-1等机型上的ACESⅡ弹射座椅。
对比美国空军机型的普遍采用ACES弹射座椅,美国海军方面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选择了马丁·贝克公司基于Mk14弹射座椅开发的“海军机组人员通用弹射座椅”(NACES)(下图)。
不过,在F-35战斗机家族上这种海军空军之别已经不存在了,F-35上的弹射座椅是马丁·贝克公司Mk16的定制版US16E(上图)。
上图为1989年6月8日,巴黎航展上飞行表演的米格-29战斗机因为发动机吞鸟起火,飞行员在飞机触地前2.5秒果断弹射,并最终安全降落在了坠机爆炸火球30米处。这次极其不理想的状态下的弹射成功,苏联/俄罗斯红星设计局K-36D弹射座椅的表现惊艳世人。
名声大噪的K-36D弹射座椅甚至吸引了冷战后的美国人,专门评估了美国飞机改装K-36D的可能性(上右图)。画面上可见颇为独特的硬式稳定杆和稳定减速伞的组合。不过最终美国人并没有批量购买俄国货,而是将K-36D的诸多长处应用在了ACESⅡ的改进上。
当弹射手柄在座椅顶部时,飞行员在拉下弹射手柄后,会顺带拉下“面帘”,将飞行员的头部和氧气面罩都置于面帘的保护之下、免受高速气流的迎面吹袭。
而当飞行员头盔技术进步后,在座椅前部、飞行员两腿中间设置弹射手柄则成了主流设计,而手柄的颜色普遍醒目的黄或红。
目前我们说的弹射座椅,一般也被定义为敞开式弹射座椅,那么相对的就有“密闭式”。这就是20世纪50、60年代昙花一现的密闭式弹射座椅。
为了能实现跨声速甚至超声速条件下的弹射救生,密闭式弹射座椅典型的应用是在美国B-58“盗贼”轰炸机上,可折叠和展开的蛤壳式密闭门将飞行员密闭在这个“胶囊”之中。
与“密闭式”理念类似,20世纪50、60年代还一度出现过让飞机“断头保命”的救生方案。而现实中曾应用过的是在F-111多用途战斗机、B-1A轰炸机上的分离座舱弹射救生系统,但其缺点在于,系统太重、日常使用成本和维护费用偏高、低空救生性能相对较差。
已经被拆解的B-52G轰炸机,得见其机首底部的2名导航员席位、弹射座椅向下弹射的舱盖。
当弹射座椅在大型飞机例如轰炸机上使用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要向下弹射。比如在美国空军B-52轰炸机上2名雷达导航员的席位是位于下层甲板,所以弹射座椅就只能选择向下弹射。
弹射座椅的向下弹射画面并不多见,上图为美国在B-47和B-52轰炸机上测试画面。
如果考虑到理论上轰炸机多是在中高空飞行,那么“向下弹射”的生存概率倒没有那么糟。综合公开信息来看,俄罗斯空天军的图-160轰炸机上也为机组成员配备了弹射座椅。
而俄罗斯K-37-800M火箭牵引座椅是第一套真正用于直升机的火箭牵引救生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直升机救生座椅,实现了与战斗机上弹射座椅初步相当的主动应急救生性能。
俄罗斯“红星”设计局的K-37-800M火箭牵引座椅装备在卡-50/52武装直升机上。图中可见卡-52武装直升机的座舱盖上敷有微爆索、飞行员座椅后方可见白色的牵引火箭。
在弹射座椅的研制过程中,为了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设计指标,一定少不了地面综合性能试验环节,这其中的关键试验设备就是火箭橇滑轨。
火箭橇滑轨对弹射座椅进行有速度弹射试验,即利用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推进滑车在滑轨上高速滑行以模拟飞行速度,在达到预定速度或预定位置时启动座椅弹射,并通过电测设备、光测设备来记录整个试验过程。
此外,弹射座椅还要进行空中飞行弹射试验,以更接近真实情况,特别是模拟机动飞行中不利姿态下的弹射。空中飞行弹射试验通常是用假人来进行,弹射试验机一般是具有前后舱的战斗机、教练机或轰炸机改装而成。
上述三幅图分别为美国的F-84,英国马丁-贝克公司的格罗斯特“流星”Mk.7弹射试验机,俄罗斯的米格-25和苏-27尊龙现金网。
弹射座椅的应用也不只是航空器上,冷战时期,美苏两国的太空飞船和航天飞机上就为航天员准备了弹射座椅。第一位到访太空的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就是通过座下的VZA弹射座椅(同样是来自红星设计局)弹射出舱、“跳伞”落地的。
塔斯社发布的加加林在“东方”号的弹射座椅上测试训练画面和重返地球的“东方”1号返回舱画面,可见舱壁上的“大洞”、加加林早已跳伞落地。
美国“双子座”飞船上为两名航天员准备的弹射座椅。它们是为了在火箭发射(比如,运载火箭在发射台上发生爆炸的极端情况)、后期载人返回等阶段中为航天员提供紧急逃生手段。
在航天飞机时代,美国的“哥伦比亚”号、“企业”号,苏联的“暴风雪”号,它们都曾为机组人员准备了弹射座椅。“哥伦比亚”号上早期安装的弹射座椅是洛克希德公司的SR-1弹射座椅(同款在SR-71和U-2这两型高空侦察机上使用)。“暴风雪”号上计划为机组配备红星设计局的K-36RB弹射座椅。
弹射座椅还曾救了“登月第一人”一命。1968年5月6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在进行模拟登月训练,他在操控1号登月训练车模拟月球下降过程时,用于加压燃料箱的氦气意外耗尽导致失去控制。阿姆斯特朗在离地面约200英尺(60米)的地方使用了“韦伯弹射座椅”弹射救生,他唯一受的伤只有舌头咬破了。
总之,弹射座椅作为航空科技的重要一部分,其发展和应用辐射全球航空和航天业界,在彰显科技进步的同时,也是凸显以人为本、关乎人民生命的重要创新产品,小小座椅,藏着大大关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碾米机及其机件齿廓重叠干涉节圆锥安全载荷翰林论制药机械球刀风扳手替代机构攻丝